媒体关注
南方都市报——珠企捐款2500万 帮学生哥写好字发布时间:
捐款用于培训全国中小学书法种子教师和省地县三级书法教研员
昨日,珠海市华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杨峰(左)向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捐赠2500万元人民币。
在电脑、移动终端的冲击下,中国书法艺术传承后继乏力。珠海一名爱好书法的企业家昨日远赴北京,向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捐赠2500万元人民币,用于培养中小学书法教师。中国书法家协会有关人士表示,这是“翰墨薪传全国中小学书法师资培训项目”收到的最大一笔捐款。
推动书法师资培训工作
昨日下午3时许,在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实,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理事长胡振民;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等嘉宾见证下,珠海市华策集团有限公司向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捐赠2500万元,用于中国书法家协会所承担的翰墨薪传全国中小学书法师资培训项目。
南都记者获悉,翰墨薪传·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项目启动于2015年8月15日,由教育部和中国文联共同主办,中国教育学会、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书画协会联合承办。该项目的核心内容是计划自2015年起,用五年左右时间,培训全国中小学书法种子教师和省地县三级书法教研员约7000人,进而引领推动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普及和质量提升。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键盘代替了书写工具,很多年轻人离开了电脑键盘就不会写字,”提及此次捐赠的初衷,珠海市华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杨峰表示,汉字、书法均为中华民族的国粹,但现在一幅幅先人遗留下来的传世书法作品,很多年轻人已经看不懂了,需要在下方加上工整的译文。
杨峰说,希望通过这次参与活动,通过中国书法家协会所承担的翰墨薪传全国中小学书法师资培训项目,发挥示范作用,推动全国中小学书法师资培训工作。
中国书法家协会秘书长郑晓华介绍,这是该项目目前接受的最大一笔企业捐献,用于培训全国中小学书法种子教师和省地县三级书法教研员,“预计每年培养一千多名。”
国人写字能力正在弱化
在中国文联机关大楼举行的签约暨捐赠仪式上,多名参加活动的书法家均表示,在电脑、移动终端等科技工具的冲击下,中国人的书法、写字能力正在弱化。
一名老书法家告诉南都记者,其五十多年前上学时,每天有30分钟的书法课,但现在很多孩子不练习书法,不少年轻人就连写封信,都是用电脑打印的,写不好字,不会写字的问题日益突出,“中国书法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遗产,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书法遇到了危机,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了,有很多种原因,但当前最大的问题是缺乏书法教师。”
不久前,湖北武昌首义学院袁观宇教授在电气1407班《大学物理》课堂因吐槽学生写的字太差成为“网红”,其向学生展示了自己40年前的《电气》作业本,因字迹工整被不少学生惊呼“神作”。
珠海同样面临此类问题。“现在不仅是学生的字普遍写得不好看,就连很多老师,包括我自己都写不出一手好字,板书不漂亮,”一名刘姓初中教师表示,其小时候上学还有专门的书法课,通常要练习十几分钟。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个珠海企业能如此热心书法、热心公益事业,让他很受感动。“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孩子学好中国字,”苏士澎说,书法传承面临的问题很多,如高考追求分数,导致很多学生不太看重汉字的书写能力,写得不好也不影响成绩,当前加强中小学生汉字书写,已经刻不容缓,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老师的问题,不少学校缺乏书法教师。
苏士澍表示,协会将把企业捐赠的2500万元花好、用好,用来培养书法教师,让他们回到学校培养中小学生写好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