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活家导航
集团新闻
我来自华策 | 草木为伴,山水为友发布时间:
  

25周年·献礼|1994-2019


《我来自华策》专栏NO.4

我们希冀以细节的笔触

挖掘隐藏在日常生活轨迹下的树藤精神

展现每一个华策人平实但不凡的执着与追求


///

本文所有画作均为张珍瑜作品
张珍瑜

集团产品研发中心|园林工程师|司龄:6年


“无论哪一种情况下,

美都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

因为大自然景象不可能具有绝对的美,

这美隐藏在创造或表现的那个人的灵魂里。”


尼古拉·彼得罗维奇·别利斯基

《紫气东来》2019.06二十五载风雨同舟路,华策雪融冻土凤凰飞。

贺华策集团25周年作品


物无哀喜,人或有情。

人浮于世,总需要世间风景物类的滋养。

所以人们眺望远处命题模糊的塔,

跟随眼前随风飘零的叶,

便轻易描摹出生命的气息与馨香。



《一草一木为伴,一山一水为友》2019.06


画匠,用笔墨与时空和历史对话。

寥寥几笔的勾勒,

使人在不由心生肃穆的同时,

洞见其对当下时代的生机之爱,

看到这宇宙世间的秩序与诗意。


《水兰》2019.05


观珍瑜的花鸟画,

以平易之笔和一颗平常的心,

用若不经意的方式,

抒写出自己情之所感、心有所动。


《传承》2019.05


因为灵动,因为悠远,因为很中国,

所以它们所展现的,

是独立思考后的自我觉醒,

是向外抓取转而向内滋养的能量,

是从追求个体成果到整体价值的收获。



《等春》2018.01


笔墨间运行最佳的状态,

是物我为一、心手相忘。

珍瑜对绘画题材并无明确规范,

只在生活经历和学习积累的基础上,

随愿随缘,信笔画之,

在有为与无为间皴擦点染。


《梅》2019.03

伏案丹青,远离浮躁尘嚣,

带月锄禾,进入恬静散淡。


  

《鸡鸣》2019.06


珍瑜在创作中,

将自己心中所思所感、所见所得,

一笔一笔地用心“写”出,

而非刻意按部就班地“画”。



《劲节迎风》


在毫不经意间疏简萧散,

自成天然之趣。

对于张珍瑜,这一点同她的山水画一脉相承。



《漓江风光·早春》2018.03



《水上人家》2016.05

乡野村寨,泥径石桥,

平畦浅壑,时节嬗递。

……

中国山水,

宁静、孤独、深邃、壮烈,

它们曾是无数种象征,无数个标签,

它们活在诗词里,也活在无数个故事里。



《海钓》2015.03


田园,而且是南方的田园,

一直与张珍瑜的人生连在一起。

这块土地塑造了她的情性,

也给予她创作的灵感。



《奶奶》2015.12


她全部作品所呈现的心绪情怀,

和对南方田园母题的反复诠释,

明显源自她对这片南中国土地,

近乎本能式的挚爱。


《渔女》2015.03


它浩浩荡荡,波波漾漾,

但见青山染碧,山花狷狂。



《播种》2015.10

对过往经历的每一缕细细体悟,

都有其耐人寻味之妙处。

珍瑜对山水田园不加文饰的表述,

也是她对多年创作摸索、实践的概括。



《丰收》2015.12


人生的迁变,

环境的移易,

时尚的诱惑,

未曾轻易改变她的创作取向。


《老家》2016.07


换言之,为人宽厚行事随和的人,

对艺术也会有种至为坚执的信念。

她恪守自己对于艺术的真切理解和感受,

遵循笔墨本身的偶然,

时而开阔时而婉转,

施以大爱点缀,

美,浑然天成。



《广式早茶》2019.05


天赋不是天生就会某一件事,

而是天生就喜欢某一件事,

并愿意把时间和精力倾注其上。



《日映红》2014.03


珍瑜将浓烈的艺术热情,

幻化为对天地山川草木的画中柔情,

去感动每一个为梦想而历劫的人。


《松鹤图》2019.07

以梦想和爱作为前行的航灯,

在无数个全然投入的当下沉醉;

穿越艺术和美的形式桎梏,

拥抱天地造物的永恆。

张珍瑜


当作为尺度的时间,

被还原成作为度量的工具,

无需等待,

过去、未来与现在合一呈现。

恰如珍瑜心中的山水彼岸,无远弗届。

撰稿|李冰卉 作品来源|张珍瑜

编辑|李晓璇 作品扫描|邢国锋


///

往期回顾

NO.1我来自华策|今日,专栏诞生!

NO.2我来自华策|无奋斗,不青春

NO.3我来自华策|醉心造物,远浮华

本文微信链接

///

本文摘录自25周年·献礼《华策生活家》NO.9


点击图片查看25周年·献礼《华策生活家》NO.9(3D翻页电子版)